2024储能大洗牌!并非从暖春到寒冬,而是从恢宏叙事到踏实做事

2023-12-18

储能,是最近两年的顶流赛道

在需求与政策的强力驱动下,储能行业从2022年以来一直保持了强劲的增长趋势。根据CNESA的数据,2021年以前全球每年的储能项目新增装机规模基本维持在6GW左右,而2022年新增装机达到30.7GW,同比增长99.35%,连续两年迎来增速100%左右的大幅增长。

从累计装机情况来看,截至2022年底全球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237.2GW,与全球风电光伏累计约2000GW的装机相比,储能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。

另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数据,2022年,我国新增投运电化学储能电站194座、总功率3.68GW、总能量7.86GWh,占已投运电站总能量的60.16%、同比增长175.81%。其中,锂离子电池项目占据主导地位,总能量6.80GWh、占比86.51%(全部为磷酸铁锂电池),铅酸/铅炭电池占比2.67%、液流电池占比5.60%、其他类型占比5.22%。

加速狂飙的储能赛道:上市融资成为很多储能企业的“刚需”

2023年,国内储能产业开始加速狂飙。10月20日,天眼查数据显示,2023年4月1日-10月20日,与新型储能相关的企业新增注册39836家,超过了2022年的3.6万多家。而2022年新注册的新型储能企业总数则是过去4年的总和,由此可见最近半年新型储能行业的火爆程度。

无论是动力电池系统集成,还是储能系统集成环节,形式上的进入壁垒都不高,因此也成为跨界者的最爱。由于储能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产业,每一条产线和每一个项目,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进去,技术研发上也需要投入。很多项目,动则几亿和几十亿资金,上百亿的项目和产线也不在少数。而且回报周期又很长。有些企业可以通过银行授信来完成融资和项目开发,但毕竟走银行信贷成本比较高,额度也十分有限,上市融资是比较好的选择,加上资本市场也比较认可,上市融资成为很多储能企业的“刚需”。

索比储能网查阅公开资料发现,今年储能行业的融资案例涉及66家企业,其中除了海辰储能一家电芯公司,主业为储能系统集成的企业数量最多,为26家;新技术路线——钠电、液流等领域的有12家;另外新材料领域的公司有8家,其余的十几家公司散布在储能周边——储能系统管理有6家,主营充换电服务的有5家,设备公司有4家,组件有2家,还有2家公司面向储能在细分场景的应用。拥挤不堪的储能赛道似乎已经成为二级市场的资本宠儿。

而在风口刺激下,只要跟储能沾点边,每一个环节都可以上市。从储能系统集成商,到储能电芯、便携式充电宝、储能变流器、电池管理系统,每一个环节和细分领域,都可能造就几家隐形冠军和上市公司。

提前到来的价格战:没有最低,只有更低

在储能行业密集排队IPO的同时,则是提前到来的价格战。

据高工储能不完全统计,截至今年8月,储能电池(含锂电池、钠电池、液流电池)及系统产能已经超2TWh。即使是最保守的统计数据,当前国内储能电池产能也已经超过了400GW,不仅绝对碾压2022年全球储能新增装机量20.5GW,甚至远超于2025年普遍预计的200GW上下的全球储能装机量——产能过剩已然不可避免;同时,当前国内储能电池整体产能利用率从2022年的87%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不足50%,其中户储电池产能利用率连3成都不到。

与之对应的,储能系统中标价格从年初的1.6元/Wh一路下探到1元/Wh以下。“(价格)没有最低,只有更低”。楚能新能源在8月份宣布,到今年底280Ah储能锂电池将以不超过0.5元/Wh的价格(不含税)销售,且该价格不受上游碳酸锂价格波动的影响。

楚能新能源这一举动无疑进一步加剧了价格战的惨烈程度,目前市场上多家头部电池厂商已经开始以0.5元/Wh(折合含税价格0.565元/Wh)开始销售,而且采购量大的话,还能再打折扣。而0.5元/Wh(折合含税价格0.565元/Wh)实际上已经击穿了很多二三线厂家的成本线。

显然,储能行业的价格战比从业者预想的要早很多。此前,业内预测的大概是在2024年上半年。谁也没有想到,进入2023年第四季度就有电芯企业喊出了0.45元/Wh,甚至还有储能集成商表示0.66元/Wh他们也可以卖,这样的价格几乎是比照着年初对半砍,真成了“赔本赚吆喝”。

“靠低价中标越多,死得越快。”对此,远景能源储能事业部总经理郑汉波直言,一些靠资本支撑无核心技术的企业,为求生存再融资,低质低价中标,难以持续,也为产业埋下隐患。郑汉波举例说,在他经历的光伏逆变器、风机制造行业中,早期市场快速增长,行业内鱼龙混杂、良莠不齐。随着行业发展,质量和运维压力凸显,那些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很快消失了。“今年储能市场火热,但明年(2024年)可能80%(储能系统集成商)企业会倒下。”

由于很多企业并不具备技术门槛,只能血拼价格。一个项目开标,甚至会出现上千家设备厂商上去竞标,目前绝大部分企业都处于亏损状态。截至今年8月,工商注册的储能企业已经高达13.3万家。有业内人士预测,而上述数字一年后很可能会变成3.3万,甚至可能是1.3万。几乎可以说,储能这个行业是年初才看到暖春,不到年尾就进入了寒冬。

更糟糕的是,目前锂价的快速回落可能会进一步加速中标价格的下行。Wind数据显示,截止10月10日,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已降至16.89万元/吨,较2022年末下降了66.99%。据中航证券测算,在使用年限9年、循环次数6500次左右情况下,若碳酸锂价格降至20万元/吨以下,储能度电成本可降至0.38元左右。随着相关技术发展推动储能系统循环次数有望从6000次提高至8000次以上甚至更高,储能度电成本还有进一步下降空间,这意味着届时的中标价格没有最低,只有更低。

从恢宏叙事到踏实做事:2024储能行业会加速成熟

在提前进入行业寒冬的压力下,下半年很多上市企业加大了融资力度,而未上市的储能企业,则希望抓紧提交材料申请,加快IPO的节奏,都试图通过这个风口,扩大融资规模,同时扩大产能和进行技术更新迭代,以拉开竞争对手的差距。

但是,今年8月27日,证监会砸下IPO收紧这一重磅政策,一经发布,便让很多储能企业感受到了痛苦。这一次,证监会明确提出,要“引导上市公司合理确定再融资规模,严格执行融资间隔期要求”,这对已上市龙头企业的产能竞赛,形成了一定的遏制。而且,证监会特别强调了盈利能力与大股东减持的限制,这会影响那些没有盈利能力企业的上市热情,打击那些不好好做产品和企业经营,而只想融资套现走人的行为。一旦IPO放缓,实控人套现受到限制,很多企业将原形毕露,一些企业上市融资的热情也不会这么高了,市场将因此洗牌,很多企业将倒闭淘汰,或者被其他实力雄厚的企业收购。

证监会IPO收紧政策,当然不会一刀切,但节奏放缓是肯定的。这对正在IPO以及准备IPO的企业将构成了直接冲击。特别是那些盈利状况本来就不是很好的企业,可谓直击命门。而那些手握资金,又有核心技术,并获得大量存量订单的储能企业,将乘势崛起,强化市场领先地位。

总之,从低谷蛰伏,到缓慢爬升,而后在资本的催化下快速崛起,攀至产业顶峰——这一幕幕发生在储能行业的景象很多从业者其实并不陌生,光伏、动力电池等新能源产业都曾走过这样的轨迹。有业内人士认为,今天看储能行业的发展就像光伏行业十五年前的场景,但储能的发展速度会比十五年前光伏产业的发展速度更快。所以,产能过剩和行业洗牌自然就会提前到来。最后,又是下一轮周期的开始。

我们相信,随着产业化进程的逐步深入,2024年中国储能将进入一个较成熟的市场化竞争,以价格战为特征的产能竞赛和同质化竞争将被淘汰,技术创新、价值创造、差异化产品等竞争将得到市场鼓励,今天储能赛道的万般恢宏叙事,届时也将转变为踏实做事的发展新阶段。说到底,在这个技术为王的时代,未来谁能解决行业痛点,谁才拥有改变或重塑产业新格局的力量与历史机遇。



分享